云計算時代的網絡生活會是什么樣? |
發(fā)布時間: 2012/7/28 16:53:08 |
向“云時代”進軍的號角終于吹響了。中國IT業(yè)的老兵田溯寧,這次充當了號手。而一家叫做迅雷的下載公司扮演了排頭兵。事實上經過了幾年的知識普及,“云計算”、“云學習”、“云時代”,朵朵白云已經落地,觀念的種子早已種下。這次田溯寧通過媒體,用一些簡介的大白話,就把“云時代”的偉大意義娓娓道來。
很多人像舊時代的農民擔心炕頭里藏的錢一樣,把安全問題當做“云時代”到來的最大瓶頸。這種擔心像窗戶紙一樣,一捅即破。信息就是金錢,那么是把錢埋在自家的后院地下更安全,還是存銀行更保險?銀行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云”。在云時代,PC如同個人客戶,企業(yè)/機構就是VIP或專業(yè)客戶,銀行有各種服務,而安全性是一切服務的前提。沒聽說過因為擔心銀行總是被搶劫而拒絕去銀行存錢的。田溯寧承認,身份識別、加密等“云”安全問題,正是技術革命的突破方向。而恰恰因為“云”服務提供商解決安全問題是一個技術前提,“云時代”的到來才顯得觸手可及。
“云”其實已無處不在。Gmail、黑莓手機,還有正在流行的iPad,本身就是“云”技術的典型應用。事實上,我們還可以想象到維基百科、自由共享軟件等網絡應用,顯然也包含了“云”的影子。再比如網絡“游戲”,這種最典型的“云技術”運用,是否會改變大多數網絡軟件的既定規(guī)則——只要下載一個終端,大量的服務和功能都在服務器上。而“云時代”的付費方式,也將像收水電費一樣按需支付。
從技術上看,“云”是個人終端能力與網絡系統(tǒng)能力充分結合的產物。在觀念上,它是PC時代的個人主義和互聯網時代的集體主義的有效結合,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應該是IT行業(yè)進化歷程“正、反、合”的高級境界。有人說,“云時代”之前,IT行業(yè)不過是手工工業(yè)時代,工匠們可以經常串串門,進行技術交流。而到了“云時代”,才真正進入大工業(yè)生產階段,機器的力量與人的智能將充分融合。
投資人田溯寧的想法更實際。“云計算”將來會使每一個終端像書本一樣價格,幾十元、幾百元人民幣,就擁有一臺超級計算機的能力,因為背后有寬帶支持下的超級“云”為你服務。更方便、更便宜,怎么會沒有生命力?
更具顛覆性的啟發(fā),是“云時代”對整個IT行業(yè)的重塑與再造。田溯寧認為,“云時代”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對傳統(tǒng)Wintel聯盟的撼動。在全新構造的“云環(huán)境”下,人們可能需要完全不同標準的芯片、操作系統(tǒng)、瀏覽器以及各種層次版本的“云端軟件”。
最近,迅雷對外頒布了其“云戰(zhàn)略”規(guī)劃。雖然它的基于“云下載”的技術服務升級,到底能給它的3億多客戶提供哪些快捷與便利還有待觀察,但作為國內IT企業(yè)較早觸及云技術開發(fā)的先行者,確實引人關注。在大變革中,從PC到“云”,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從手機到智能手機,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能否找到中國人的商業(yè)模式、中國人的技術標準,并從中誕生中國的微軟、Apple和Google?田溯寧的感慨和期待,是中國IT行業(yè)中人的共同心態(tài)。
微軟公司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剛剛在華盛頓大學作了一場演講,談的就是“云技術”。據說,全球4萬名微軟工程師,如今70%從事“云開發(fā)”,一年后這個數字可能達到90%。鮑爾默說,我目前的工作和想法都是基于“云”。
中國的IT工程師們,不能只讓“云時代”停留在想象層面了!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llwellnessguid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