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分析:小心即將到來的“云壟斷” |
發(fā)布時間: 2012/8/2 9:11:07 |
企業(yè)用戶對云關注度的提升是因為云服務的訂購價格直接與他們的IT支出捆綁在一起。他們如此依賴大型云提供商,是極容易形成壟斷的。
2010年10月25日 原創(chuàng)報道:快速前進的五年:美國參議院召開會議來討論最近由三大云計算提供商推高的價格事宜。企業(yè)用戶對云計算關注度的提升是因為云計算服務的訂購價格直接與他們的IT支出捆綁在一起。我們的發(fā)展如此依賴與這些遷移到其他云或者內部數據中心的大型云計算提供商是不太現實的。換句話說,這樣會造成由少數幾家提供商控制公有云市場的功能型壟斷的局面。我們都知道石油巨頭和煙草巨頭。那云巨頭會是怎樣的呢? 這背后隱藏的邏輯也很清晰。云計算提供商需要本地數據中心來為企業(yè)用戶提供多數企業(yè)需要而且政府機構所要求的可靠性,法規(guī)遵從和性能。支持這種需求的基礎架構的最終支出輕輕松松就超過了10億美元。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云提供商必須不斷的并購,并購,直到他們能在規(guī)模和銷售額上與GM, BP, Acher Daniels Midland, Monsanto, DuPont, AT&T, Koch Industries,蘋果和微軟相匹敵。在很多情況下,現有的大型技術/云提供商將合并在一起或者一群云提供商合并為一家,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繼續(xù)生存下去--而所有這些可能也取決于市場對基礎架構的需求。 像過去的其他功能性企業(yè)壟斷一樣,這種情況的問題是太大的控制權掌握在太少數的人手中。因此企業(yè)用戶在優(yōu)先權和成本的選擇上就會陷入被動。 當然我們可以讓政府出面來干預這些問題,但是正如我們之前所看到的那樣,由我們選出的代表所參與的參議院聽證會通常都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結果。反之,我們我只能寄望于市場來最終撥亂反正。事實上,美國的企業(yè)(尤其是硅谷的那些公司)通常不希望政府介入市場行為,除非遭遇了災難性打擊,比如之前發(fā)生的安然公司事件和最近的銀行賄賂丑聞等。市場多數情況下都有它自己的規(guī)則。 有些人將這種"云壟斷巨頭"出現的可能性作為不使用云的好借口,但是那并非長久之計。就好比擔心提供商規(guī)模過大和提供的服務太差就不去使用手機或者互聯(lián)網一樣。問題盡管存在,但是技術本身的價值超越了應對此類公司的阻力。不信的話可以去問問iPhone的用戶。 毋庸置疑云是未來前進的方向,但是我們不能回避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隨著云計算的發(fā)展和我們對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的日漸依賴,我們不得不犧牲一些自主權來讓IT在企業(yè)應用中更加的高效。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llwellnessguid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