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rics只是為了原始帶寬? |
發(fā)布時間: 2012/9/5 18:31:51 |
最近關于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技術(Fabrics)的探討甚囂塵上,但是相關信息混雜繁多、令人困惑,特別是對于Fabrics能夠給整個行業(yè)帶來哪些機會或是應當發(fā)揮什么效用的爭論頗多。 但是其中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對數據中心而言,向Fabrics遷移事關重大。而對我們而言,準確理解Fabrics能夠帶來什么,以及哪些特性是必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在邊界軟件很多的環(huán)境下,Fabrics可能沒有必要具備十分豐富的特性,相反,它應當將目標僅僅集中在為組播流量提供大量的原始帶寬上。 Fabrics將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整合為通用資源池 讓我們首先弄明白“為什么采用Fabrics技術?”和“為什么是現在?”。簡而言之,傳統(tǒng)網絡架構并不符合現代數據中心的負荷要求。 具體來講,數據中心的設計規(guī)劃理念已經演變?yōu)閷⒂嬎恪⒋鎯途W絡等基礎設施的各個部分整合為通用資源池。這也就意味著任何工作任務都有可能遍布數據中心的任何地方。但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數據中心設計規(guī)劃很難達到這一目的。 在典型的三層架構(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中,各層的帶寬和延時并不一致,它們的大小主要依賴于流量矩陣。例如,連接接入層ToR交換機的主機比連接匯聚層相同型號的ToR交換機的主機帶寬大,延時低;連接核心層路由器的主機又要比連接其他兩層的主機帶寬小,延時高。那么這種網絡架構的效果如何呢?它會直接影響工作任務的分配。那也就意味著給各個端口分配工作任務屬于典型的裝箱問題——在動態(tài)環(huán)境中,很有可能實現對于帶寬分配的次優(yōu)結果,或是由于位置限制,實現計算資源分配的次優(yōu)結果。 反觀Fabrics,盡管目前對于采用何種Fabrics技術仍然存在較大分歧,但是Fabrics的物理網絡不會限制工作任務的分配位置,比如Nicira公司的Fabrics。這最起碼意味著任意兩個端口之間的通信都是具有相同延時的,不相交的端口子集之間也不存在帶寬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更為簡單的是,物理網絡僅僅作為網絡架構的基礎部分運營,不具備數據處理能力。 Fabrics真正需要具備哪些功能特性? Fabrics的帶寬大小統(tǒng)一,除此之外,它還應當提供何種功能呢?答案顯而易見,為了實現組播技術,Fabrics的硬件應當既支持組播組的管理,也支持數據包的復制。同時,Fabrics還應當盡可能地提供QoS支持,對數據包進行相關的優(yōu)先級標記,以便為擁塞控制提供輔助決策信息。 進一步而言,目前市面上大多數Fabrics供應商都在兜售大量的附加功能,比如隔離服務(VLAN等)、安全服務、主機端移動性支持服務和可編程服務等。 邊界軟件重疊下的Fabrics 以上列出的那些功能特性無疑會為典型的企業(yè)網或社區(qū)網帶來益處。但是,現代化的數據中心會承載各種不同的工作任務。因此,數據中心通常會在主機端重復部署這些功能特性。例如,一個大型的Web服務,往往會在負載均衡器、后臺均衡器或分布式計算平臺上同時實現負載均衡、失效備援、機動性和安全性等功能特性。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Fabrics中,也經常會在分布式網絡中出現,甚至諸如IaaS這樣的虛擬主機環(huán)境也開始在vSwitch中實現這些特性(例如NVGRE或VXLAN)。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在邊界軟件中重復使用以上那些功能特性。最起碼,這樣做有助于兼容任何的Fabrics設計。更為重要的是,針對端到端尋址、安全上下文、會話和移動事件等等,邊界部分會擁有極為豐富的語義,允許系統(tǒng)構建者在不改變核心網絡的情況下改進以上那些功能特性。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Fabric以提供原始帶寬為主要目的,實現性價比的最大化。這可能是為什么在許多數據中心,不論是采用“大數據”技術還是虛擬主機技術,我們往往看到它們采用IPFabrics的網絡架構。這些網絡架構簡單、低廉,但卻非常高效。這也正是為什么許多新一代網絡結構公司致力于提供低成本的IPFabrics技術。 如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高級數據中心的系統(tǒng)部署都是隨意進行,那么邊界軟件將會浪費大量傳統(tǒng)網絡的功能。這種非破壞性損害的作用顯而易見。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傳統(tǒng)網絡功能改變的影響,有可能是意義深遠的。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llwellnessguid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