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百科在右側添加了詞條的相關微博內容,加入了相關新聞以及人物關系等內容,其余的內容和360百科以及百度百科的差別不大。
一直不溫不火的搜狗,此次低調推出搜狗百科,著實讓人有一些看不懂。搜狗搜索于2004年推出,百度創(chuàng)立于2000年,搜搜也于2006年正式發(fā)布并開始運營,而360搜索則是2012年8月16日推出的。百科產品最先推出的是百度,其次是搜搜,然后是360,搜狗百科則是2013年7月11日推出。
搜狗不是創(chuàng)立時間最短的搜索,也不是實力最弱的搜索。根據CNZZ顯示,2013年1月——2013年7月,國內搜索引擎市場份額依次為百度、360搜索、搜狗、谷歌、搜搜。在搜索引擎大戰(zhàn)中,搜狗一直顯得有些“遲鈍”,在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以后,百度雖然一家獨大,但是搜狗依然可以占據著第二的位置,誰知道一下子被360乘虛而入,擠到第三位。
此次百科產品的推出亦是如此,360搜索在推出不久之后就上線了其百科產品,并利用自媒體這一噱頭,試圖打造360的百科平臺。搜狗搜索已經推出多年,在百度百科和搜搜百科上線之后,搜狗并未跟隨,所以此次百科產品的上線,確實意味深長。
維基百科被稱為UGC模式當中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后來的百度百科、搜搜百科、知乎、搜外問答等產品,很多都直接或間接的模仿了維基百科。雖然百度百科多年來一直為人詬病,但是在國內的百科產品中,要比其他同類產品強得多,在中文方面,也比維基百科好得多。
筆者實用百科產品也算較多,對百科產品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待改善目前的一些百科產品的缺陷:
1.微博留不得。為何這么說呢?在360搜索的測試版上線的時候,360搜索就在詞條中加入了相關詞條的微博內容,以試圖用這一“特色”功能來打開360百科的市場,但在360百科的發(fā)展過程中,卻逐漸摒棄掉了詞條的微博內容。當前的所有百科產品,包括百度百科、搜搜百科、維基百科等,也都未引入微博內容。
百科作為一種“權威性”產品,微博上碎片化的內容明顯和百科不搭,而且筆者在測試搜狗百科的過程中,在搜索“郭靜”這個詞的時候,居然發(fā)現該微博顯示的是《中國之聲》主持人,記者的“郭靜”,和詞條的歌手“郭靜”完全不是一個人。
2.避免廣告泛濫。百度百科的詞條內容曾經一度被水軍淹沒,特別是其醫(yī)療詞條的百科,后來百度為了抑制廣告內容的出現,直接聘用一些醫(yī)療領域的專家來撰寫醫(yī)療詞條。
即使是在維基百科、360百科以及其他百科詞條中,廣告詞條也很常見。所以百科產品在上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廣告內容的出現,不是說廣告不好,是不適合作為百科內容呈現給用戶。
3.注重UI設計。百科的內容雖然比較“死板”,但是在UI設計上面還是有待提高,包括維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在內,百科產品的UI設計還是有待提高,多年來一種沿用的百度百科界面都沒有太大的改變。百科不像搜索引擎一樣,需要簡潔明了,在UI設計上,還是需要多花心思的。
4.移動百科產品的差異性。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席卷而來,用戶在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和在PC端的需求完全不同。百科產品在移動互聯網方面須呈現出不同的產品特色,結合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打造專屬移動用戶的百科產品。
5.結合自身產品的特色。比如與地圖產品的結合、視頻產品的結合、因為產品的結合等。當前的幾款百科產品在與音樂、視頻等產品的結合上面,還是比較缺乏。
百科的先驅者維基百科在百科領域當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對于用戶來說,雖然一些不良的百科內容充斥其中,但是大多詞條內容對于用戶來說還是比較有用的。搜狗百科作為一款新上線的百科產品,筆者無意去批判或贊揚,我希望的是,對用戶有用的產品,對用戶越來越好的產品。
越來越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權威的、真實有效的內容將會成為稀有之物,百科產品如果能在權威性上有所提升,亦算是一大突破吧。